凡遇此证,不必论其来自三阳、起自三阴,祗论厥与热之多少。 以呕,故知极吐、下也。
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,意在解少阳为主而散太阳为兼也。少阴病,但欲寐,脉沉者,若无发热、口燥之证,则寒邪已入其藏,不须迟疑,急温吴人驹曰:脉沉须别虚实,及得病新久,若得之多日及沉而实者,须从别论。
麻黄佐桂枝,发太阳荣卫之汗;葛根君桂枝,解阳明肌表之邪。 湿家背强,乃湿气涩滞之重强,非痉病之拘强也。
况有胸□满不去之少阳证乎?故比太阳一经,误下之变、殆有甚焉。
若屎□可下之,假令已下,脉不浮而数不解,是表热去里热未去也。阳邪内结,则自利纯青水;温热病,则自利烦渴;并宜下夺清热。
阳明病,心下□满者,不可攻之,攻之利遂不止者死,利止者愈。少阴受邪,则阳气微,故脉细也。